双组份硅酮密封胶的使用效果依赖 “配比、施胶、固化” 全流程规范操作,欧曼产品因 “A/B 组份需精准混合” 的特性,更需掌握操作要点,同时通过科学管控保障密封性能,避免出现粘结失效、开裂等问题。
一、使用操作要点,确保基础密封效果
第一步,基材预处理是核心,决定粘结稳定性。需先清理基材表面(玻璃、金属、塑料等)的灰尘、油污、锈蚀,用酒精或丙酮擦拭脱脂,若基材为多孔材质(如石材、混凝土),需涂刷欧曼配套底涂剂(型号 OM-D1),增强粘结力;基材表面平整度误差需≤0.5mm/2m,若有缝隙(宽度≤3mm),需用密封胶填充料(如泡沫条)打底,避免密封胶用量过多导致固化收缩开裂;预处理后需确保基材表面干燥(含水率≤8%),雨天或高湿度(>85%)环境下需采取防潮措施(如烘干、通风),否则会影响固化速度与粘结强度。
第二步,组份配比与混合需精准,避免性能偏差。欧曼双组份硅酮密封胶常规配比为 A 组份(基胶):B 组份(固化剂)=10:1(重量比),部分特殊型号(如 OM-555 导热胶)为 5:1,需严格按包装说明配比,用电子秤称重(误差≤±1%),禁止凭视觉估算;混合时需使用电动搅拌器(转速 300-500r/min),搅拌时间 3-5 分钟,确保无条纹、无气泡,搅拌后需在 30 分钟内完成施胶(夏季高温环境需缩短至 20 分钟),避免胶液提前固化影响流动性。
第三步,施胶与固化需规范,保障密封完整性。施胶时需用胶枪匀速推进,胶层厚度控制在 3-5mm(缝隙宽度≤5mm 时),或为缝隙宽度的 1.5 倍(缝隙宽度>5mm 时),确保胶层完全填充缝隙,无漏涂、无断点;施胶后需用刮板或手指(戴丁腈手套)将胶面刮平,使胶层与基材紧密贴合,同时去除多余胶料;固化阶段需控制环境条件:温度保持在 5-35℃,湿度保持在 40%-80%,固化期间避免基材振动或受力(如门窗不可开关,电子元件不可通电),完全固化后(7 天,25℃环境)方可投入使用。
二、性能保障策略,延长密封寿命
首先是储存与取用管理,避免胶液变质。未开封的欧曼双组份硅酮密封胶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(温度 5-25℃,远离火源),A/B 组份需分开存放,避免阳光直射;开封后未用完的 A 组份需立即密封(防止 moisture 侵入导致结块),B 组份需倒入密封容器中(防止挥发),开封后建议 7 天内用完;若发现胶液出现异味、结块、分层,禁止使用,避免影响密封性能。
其次是性能检测与验收,确保达标。施胶固化后需进行三项检测:粘结强度测试(用拉力计检测,结果需符合选型时的参数要求,如建筑结构胶≥1.5MPa);密封性测试(建筑场景可进行淋水试验,持续 1 小时无渗漏;电子场景可进行浸水试验,IP67 等级需浸泡 30 分钟无进水);耐候性抽检(截取部分胶样,放入老化试验箱,经 500 小时紫外线照射后,观察无开裂、无变色,粘结强度保持率≥80%)。检测不达标时,需排查配比、施胶、固化环节的问题,重新处理后再次检测。
最后是后期维护与保养,延长使用寿命。建筑场景的密封胶需每 2 年检查一次,发现胶层开裂、脱落需及时修补(清理旧胶后按规范重新施胶);汽车、电子场景的密封胶需避免长期接触强腐蚀性物质(如强酸、强碱),若表面沾染污渍,用湿布擦拭即可,禁止用尖锐工具刮擦;极端环境下(如高温暴晒、低温冷冻),需定期检查胶层状态,提前更换老化胶层,确保密封性能持续稳定。
通过规范操作与科学保障,欧曼双组份硅酮密封胶可实现 5-10 年的有效密封寿命,在建筑防水、汽车结构密封、电子元件防护等场景中持续发挥作用,降低后期维护成本。